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8节(1 / 2)





  第39章 民国之写文(38)

  电影在民国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十九世纪末, 也就是清王朝末期,上海就已经开始放引进的外国电影了。1905年华夏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在北平诞生以后,华夏的电影从零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22年起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各式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国产电影也开始百花齐放。

  只是受科技水平影响, 当前的电影都是黑白默片。从皮影戏那里得来的启发, 很多电影院在放电影时会专门请人藏在幕后配音。乐景之前就陪李淑然看过几次配音电影,然后他不得不承认,虽然民国电影的技术水平和画质跟现代电影没法比, 但是它也是有自己的优势的。

  首先便是配音演员的配音。民国时流行的老国语和现代的普通话发音习惯和腔调很像, 现代人可以轻易听懂。而且这些电影配音演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 声音清亮悦耳, 腔调很有韵味, 虽然带有很严重的播音腔, 但是感情还是很饱满的。

  然后便是演员。民国演员的古装扮相真是吊打现代影楼风。民国演员, 不拘男女, 他们举止优雅庄重,服饰装扮和言行举止颇为考究, 看起来格外有古典美。因为电影没有声音, 所以他们的表演更加细腻, 更加注重眼神的表达, 眸光盈盈好似蕴含着千言万语,这用眼睛说话的本事在现代只有一些老戏骨能做到了。

  乐景去电影院尝鲜看过几次电影后就再也没去看过了。就像是一个吃惯海鲜鲍鱼的老饕再去吃水煮白菜也会觉得吃不下。后世的电影题材百花齐放,民国电影题材单调不说, 好多还是根据小说和戏剧改编的,有那功夫乐景还不如直接读原著呢。相比较电影的二次演绎, 乐景更喜欢阅读原汁原味儿的原著。

  不过乐景还是很支持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的,毕竟相比小说,自然还是电影的受众更广。

  所以他就惊喜笑道:“这可真是好消息。是哪家电影公司?导演是谁?”

  杨经纶报了一家电影公司的名字,乐景没听说过这家公司,大概只是一家不出名的小公司。杨经纶也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家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资金不充裕,所以开价也不怎么高,只有三百大洋,但是公司的导演季祺先生特别有诚意,他专门从上海赶了过来,希望能和您面谈。”

  三百大洋的确不能说得上高。乐景连载《名妓回忆录》时已经千字四元了,全文十万余字给他带来了四百多大洋。当然三百大洋也不能说得上少,毕竟民国的顶级流量月薪才两千元,还要压给电影公司一半,普通演员的每月工资就几十元到两百元不等。

  所以乐景刚穿越过来考虑未来的营生时,才选择了通过写文章赚稿费。因为在民国,教授和作家才是最挣钱的两个职业,而且很多文豪往往是教书写文两不误。

  因为国家已经贫弱太久了,人民已经挨打太久了,所以政府和百姓都渴望知识救国,渴望那些学者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拯救这个风雨飘零的国家,所以政府花费大笔钱财支持读书和教育,所以民国的文人才能活得那么滋润。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今不如往。民国文人收入高是因为那时候读书人少。假设民国政府拨款十万元,由一百个人平分,那么每人可以分得一千元;新华夏政府拨款一百万,却要分给几万人,那么每个人就只能分到几十块钱了。

  乐景本来就不是爱钱之人,所以对于版权费多少并不在意,此时让他在意的是季祺这个名字。虽然面上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乐景的内心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季祺这个名字在他心里疯狂刷屏。

  乐景之前在电影频道看过有关季大佬的纪录片,知道这位大佬煊赫又不平凡的一生。也许这个名字在现在还不出名,但是要不了多久这个名字的主人便会声名鹊起,在华夏电影史上青史留名,为华夏电影的发展和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季大佬幼时家贫,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这也深刻影响到了他日后的电影创作。他的镜头总是对准广大劳苦大众,记录下穷人的辛酸苦辣,用电影替社会弱势群体发声,被后世电影人尊称为社会的良药,人民的喉舌。

  乐景没听说过季祺现在的公司名字也是正常的,因为按照历史发展,这家公司会很快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季大佬之后颠沛了好几年,真正腾飞起来是在十年后,那时候他已经三十几岁了,正可谓十年磨一剑。而且命运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季祺在未来也是凭借反应妓女真实生活的电影《从良路漫漫》一炮而红,不仅电影圈打响了名气,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在阴差阳错之下,季大佬提前十年要拍妓女题材的电影,就不知道他会不会提前十年成名了。

  于是乐景便笑道:“既然如此,请您转告季先生,我周末在家里随时恭候他的光临。”

  杨经纶点了点头,“我会向季导演转交您的话的。”然后他又旧事重提:“先生,您的新连载……?”

  乐·莫得思路·一只快乐的鸽子·景一脸正直地表示:“过几天一定交给你。”

  杨经纶逼视着他,问:“过几天?”

  乐景:“下周日我一定把新连载交给你。”

  收到肯定的答复,杨经纶这才满意离去。

  季祺在和乐景通信过一次约定了见面时间后,周末一大早就登门拜访了。

  季祺的外貌只能说得上普通,身高也不高,只有一米六几,看起来格外其貌不扬。乐景可以看出为了这次的会面他已经尽力打扮了,他特意借来了一身西装。只是西装有些不合身,穿在他身上松松垮垮的,衬的他就像偷穿大人衣服的小孩子,格外滑稽。

  如今的季祺二十三岁,刚从美国的一所大学公费留学回来,虽然家庭贫困,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拥有了傲人的学历,从而跳出原身家庭的局限,成功完成了阶级跳跃。

  乐景在打量季祺的同时,季祺也在打量乐景。

  他虽然在报纸上见到过守夜人的照片,但是照片和真人的差距真的很大。眼前的少年看起来年纪不大,皮肤很白,人有些过分消瘦,看起来身体不太好。虽然知道守夜人很年轻,但是季祺一直以为两人年龄差不多。如今见了真人他才发现守夜人真人看起来比照片上还要小几岁,恐怕还未及弱冠!

  如此年纪就写出了《名妓回忆录》?这已经超过了天才的范围,足以称得上是妖孽了!

  少年冲他拱了拱手,眼神清亮透彻,笑容温雅从容,“这位就是季先生吧,在下李景然,守夜人是我曾经的笔名。”

  季祺眼睛一亮,脑海里只浮现一句话:陌上人如玉。以他身为导演的挑剔眼光来看,眼前的少年仪表姿容就算是演电影都绰绰有余了。李景然的颜值并不算顶尖,真正吸睛的是他身上卓尔不群的气质,果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两人寒暄几句后,就正式进入了正题。

  乐景好奇问道:“季导演为何会看上我的小说呢?”

  季祺目光悠长,明显陷入了回忆中:“《名妓回忆录》这本小说,是我一个北平的同学寄给我的,他认为我会喜欢,我也的确很喜欢。”他陈恳地看着乐景,眼神里深深的欣赏,“从先生的文字里,我读出来了可贵的叛逆。”

  “叛逆?”

  季祺点头道:“对,就是叛逆,什么是叛逆,在我看来叛逆就是不认命!白芍药不认命,所以尽管最后她也没战胜命运,在我看来也是虽败犹荣。”

  他抬起头,这一刻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男人眼中燃起了永不熄灭的大火,“穷人就要毫不反抗地接受苦难的命运吗?为什么?凭什么?从当今政府倒退到有皇帝以来的几千年时间,我们华夏的穷人们就一直在认命,可是华夏有变得更好么?命运最终厚待的只有肉食者们。既然如此,穷人们为什么要认命?只有不认命才会有打败命运的可能。”季祺还现身说法道:“我也是穷人的儿子,可是我不认命,所以换来了如今喝肉汤的机会。”

  乐景笑了。

  这是一位有志于和命运搏斗的勇士,任何不能把他打倒的,都会使他变得更强。即便乐景没有后世历史做为参考,他也可以肯定季祺日后必成大器。

  果然,没有谁的成功是偶然的。

  “你合格了。”乐景笑着说:“如果是你的话,一定能把我的小说翻拍成优秀的电影。”

  季祺愣住了。说实话他为了这次的见面准备了很多,他知道自己的报价不高没有什么优势,所以就只能通过其他方面让乐景看到他的诚意。所以他这次来不仅带来了他改编的《名妓回忆录》剧本,还拿来了几大本他写的《名妓回忆录》阅读笔记,希望通过这些东西让守夜人看到他的用心,从而允许他把小说拍成电影。

  他现在还没有把这些“功课”拿出来,守夜人就已经爽快地拍板定下了他为导演,这剧情发展未免顺利得太过头了吧?守夜人就算不在意价钱,也要听听他对小说的解读和剧本的改编思路吧?

  季祺脑子一抽,居然直接把自己心里的疑问问了出来。

  就见少年眸中光华流转,灿然一笑,好似星子闪耀在海面,“因为你不认命,不认命是我一直以来很欣赏的品质,我也认为只有不认命的人才能拍出我想要的电影。”

  君子如玉,季祺只能用这四个字来形容李景然这个人了。何谓君子?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因为李景然是君子,所以他会毫不犹豫仅凭几句话就相信一个素昧平生之人,因为他是君子,所以他才认同他的“不认命”。

  如果让乐景知道季祺此时的想法,一定会被逗笑的,乐景自认自己就是个不择手段的小人,可没有君子的端方有礼。只能说这是一个美妙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