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节(2 / 2)


  “呆才需要你告诉我啊。”

  “那你先告诉我,老贾是坏人吗?”

  “也算也不算,他在江湖上混过,有点儿奸猾。莫五开始只是让他带路去找你们校长,校长不在莫五就说要找杜小月。事后老贾知道了莫五是细作,自己琢磨出点儿端倪,就去找杜小月诈一诈,小月没有江湖经验,被诈出真话,于是老贾就借机欺负她,占她便宜。后来他又去要挟你们校长,结果就正好被利用做采花案子的替罪羊,提供很重要的东西。”

  “提供什么很重要的东西?”

  “真傻。”

  “傻才需要你告诉我啊。要不你先告诉我,然后我就告诉你杜小月和程校长是什么关系。”

  “算了,我不想知道了。”

  “那我还有个问题。笛卡儿之所以起了虚数这个名字,是因为他觉得这是不存在的,同时又让人伤脑筋的一个数字。子虚乌有的数字——这名字听起来真是很无奈。‘i’发音如同‘爱’,你说小月写下‘i’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写另一个不存在的‘爱’?”

  “初荷,你改用手语吧。什么‘爱’的发音如同‘爱’,小月写下‘爱’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写另一个不存在的‘爱’,是我读错了你的唇语还是你早上起床的时候脑袋被门夹了?”

  “你去死。”

  “为什么?”

  “去死需要理由吗?”

  “自然需要,如同杀人需要动机一样。”

  “那我去死吧,动机是我害怕死在你前面。”

  “初荷。”

  “嗯?”

  “笛卡儿搞错了,虚数是存在的,你再大一点儿就会知道。”

  是的,虚数是存在的,它对应平面上的纵轴,与对应平面上横轴的实数一样是真实的存在。

  第二部分 惊与变

  帝国犯罪史上的新篇章

  “薛爷这么一大早来取钱是要赶早儿出门吗?”德茂银号的伙计把一包银圆从柜台那头递过来时顺口问了一句。

  “嗯,到帝都去,家妹赶考。”薛怀安应了一声,便开始闷头数起银圆来。

  清点完毕,薛怀安一抬头,透过柜台上森森然竖着的防护铁栅,看见“钱到用时方恨少”七个墨迹饱满的遒劲大字衬着雪白的宣纸挂在墙上,因为尺寸相当大,站在薛怀安的位置,连落款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落款上龙飞凤舞写着“司马夏生”的名字,这是南明著名的博物学家、经济学家、剧作家、书法家——也许,还是个大骗子,薛怀安这样想。

  几年以前,当薛怀安第一次拿到俸禄的时候,普通人在银号里存钱还是件稀罕事,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银号只是生意人出入的场所。直到某一天,南明最大的银号——德茂银号——在各地的分号都于堂中悬起了一条写着“钱到用时方恨少”的横幅,情形便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薛怀安就是在第一次拿俸禄那天,不经意走过德茂银号的门口,被格外热情的银号伙计生拉硬扯进去。店伙计指着横幅说:“这位官爷,这是司马夏生先生特别为我们银号写的,老有深意了,官爷想知道是怎么个讲法儿不?”

  薛怀安一听是大名鼎鼎的司马夏生所书的醒世良言,不由得摆出虚心求教的口气,问:“什么意思?”

  “您看,司马先生的意思是,咱们老百姓呢,手头的钱留着,捂在棉被里不敢花,就防着将来万一有病有灾的,可是,真到了那时候呢,存着的钱又觉得不够用,那咋整呢?”有着北方口音的小伙计眨着灵活精明的小眼睛问。

  “司马先生说咋整呢?”薛怀安只觉深奥非常,当即诚恳求教。

  “司马先生说了,关键在于这钱是死的,必须让钱活起来,钱生钱才成。照您说,那该咋生呢?”

  “我没生过,司马先生说咋生呢?”

  “还不是让咱来生呗。”店伙计自豪地拍了拍胸口,说,“您看,您把一个银圆存进咱们银号,就是一千个铜子儿是吧,咱们银号每年就给您五十个铜子儿作为利息,这不就生出钱来了嘛。”

  小伙计说完,见薛怀安一副如坠迷雾般的迷茫神情,显然是没有被打动,于是又继续道:“司马先生说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既不是死了以后银子没花完,也不是活着的时候没有银子花,而是日积月累捂了一棉被银子,结果拿着这些银子出门去连个烧饼也买不成。官爷,您知道为啥会有这样的人间惨剧不?”

  “为啥呢?”薛怀安迷惑地问。

  “因为别人都把钱拿来咱们银号钱生钱了呗,大家手上的钱越生越多,连买个烧饼一出手都是哗啦啦一百两银子,就您一人把银子捂在被子里,捂个十年八年也生不出一个子儿来,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薛怀安觉得这话极为在理,不住点头称是。最终,他那天在伙计天花乱坠的讲解之下,将那个月的俸禄心甘情愿地、满怀希望地悉数送入德茂银号,之后自己则吃了一个月稀饭馒头就咸菜。

  由于司马先生的箴言给薛怀安投下了心理阴影,加上对“钱生钱”这个美妙的繁殖过程和灿烂结果充满期待,即使后来为了养育初荷,不再可能每月存那么多钱,他也还是坚持一有节余就存入银号。

  然而当今天,他真的需要把钱取出来派用场的时候才发现,钱倒是生了钱,只不过这繁殖速度却跟不上南明日新月异的物价上升速度。此时再看司马夏生那黑白分明的横幅,不由得叹道:“司马先生大智慧,果然是钱到用时方恨少,再咋整,还是少。”

  “都不许动,把手举到头顶,我这霹雳弹一颗就能把你们都给炸个稀烂。”一个闷闷的声音忽然在薛怀安身后响起。

  薛怀安闻声回头,见是三个头戴斗笠的男子站在银号门口,均以黑布蒙了鼻子以下部分,只露出一双眼睛。其中最魁梧的一个,用身子堵在已经关上的乌木雕花大门前,左右手上各拿着一支火枪,两个枪口分别对着门口两个负责银号安全兼迎客的强壮伙计。另一个矮壮的正是方才发话之人,站在薛怀安身后不远,右手上拿着个秋李子般大小的黑色圆球,大约就是所谓的“霹雳弹”吧。而第三个人身手极快,在薛怀安回身的当口那人已经蹿到了柜台前,右手一撑台面,身子向上一纵,跃上柜台,左手穿过铁栅的空隙,将一把长管火枪指向柜台里看穿着打扮应是银号掌柜的中年男子。

  电光石火间,第一个掠过薛怀安脑际的念头是:吾生何其有幸,竟能身临南明帝国犯罪史上第一个明抢银号的罪案现场。

  自南明有银号以来,光天化日之下明抢银号的案件还未曾发生过。除去银号的银库机关重重且雇有武功高手严密看护,大白天里明抢实属不易这个原因外,白银分量沉重不易携带也是一个问题,冒死抢劫只取几十几百两自然不划算,但是若背着一千两白银,那半人高一百斤上下的麻袋压在身上,就算是功夫高手,光天化日之下恐怕也难逃追捕。故此,大宗银钱的劫案一般只会发生在运送途中,却未曾听说有谁拼着性命去做大白天直接打劫银号这等不合算的买卖。

  只是时移世易,当两年以前,南明朝廷开始推行官造南明银圆的时候,薛怀安就颇有先见之明地对李抗说:“银圆这东西一定会闹出些新案子来。”

  尽管朝廷说一个银圆等于一两银子,但实则一个银圆只有一两银子的六成左右重量。加之银圆铸造成圆币的形状后颇易于携带,一百个银圆紧密排成柱状后再用油纸裹好也只有六七寸长,一个成年男子背上十柱八柱并不会十分妨碍行动。薛怀安以此来估计,这三个男人少说要从这里抢走两三千两才是。

  两三千两白银啊,那差不多可是我三年的俸禄。薛怀安念及此处,虽然明白要被抢去的钱财并非属于自己,仍觉得心疼不已。

  “大掌柜,把这栅栏给老子去了,把银库打开,要不一枪崩了你的脑袋。”那个用枪指着银号掌柜的抢匪说,声音喑哑却戾气迫人。

  中年发福的银号掌柜神色倒还算镇静,只是额头不知冒出的是油还是汗,脑门儿上亮晶晶一片。只听他道:“这位大爷哪条道上的?我们德茂的大东家和黑白两道都极有交情,大爷要就缺个百八十两的,只管从我们柜上随便拿。若要是开了银库,这事情可就算闹大了,拿得再多,大爷您也不见得享用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