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9节(1 / 2)





  要说这个人,还真不是胡杏花。

  胡杏花是谁啊,因为重生知道未来的发展,那是带着十足优越感的女人。徐莎跟江枫订婚这个行径,在古大梅看来就是十分的没有前途。

  虽然徐莎比他们村里这些姑娘条件好太多,也受到了太多的优待,可是胡杏花信奉,结婚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也许将来江枫也不是过的很差,但是也绝对称不上十分有钱。

  如果有钱,早就传开了啊!

  所以,徐莎挑选男人的眼光照她差了十万八千里。

  徐莎第二次投胎可不如她,她能找到一个巨有钱的人,而徐莎,怕是几年后就会消沉下来。所以她有什么可嫉妒徐莎的呢?原本的嫉妒,一下子就化为乌有,甚至带着几分怜悯了。

  往后几十年,才是长日子呢!

  加上,她觉得徐莎不仅眼光不好,脑子也不好,竟然会觉得自己喜欢她,真是做了个大头梦,蛇精病!

  就从这一点,胡杏花就更怜悯徐莎了,厌恶,又怜悯。

  甚至都想了,以后要离徐莎这个神经病远一点。

  好巧哦,大概是几个月之前,徐莎也是这么想的呢。

  她要离胡杏花这个神经病远一点。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胡杏花还真是没想着去记恨徐莎。

  这个人不是胡杏花,也不是整天跟徐莎互掐的黄妙嫦,就如同胡杏花的感觉一样,黄妙嫦其实也不能理解徐莎坚定要跟江枫订婚的行为。这在她来看,是十分眼光不好的行为。

  一个人再怎么也不会记恨“不如”自己的人。

  这个村子里真的记恨徐莎的,恰恰是白莲花。

  白莲花不仅记恨徐莎,因为正是因为徐莎,他们家里赔了钱,婆婆更苛待她。她原本的日子就不好过,她认了。但是她男人的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她就恨毒了徐莎。她怎么都行,她男人不能吃苦啊。

  而同时她也记恨江枫,如果不是江枫,她的腿不会到现在还有点点的瘸。地震之后,江枫凭什么不免费给救治呢?他不免费,老陈家就不会花钱给她治,而她又没有养好,这才瘸了。

  虽然也不算明显,但是稍微走的快一点,她自己都有感觉的。

  没想到,这两个人竟然走到了一起,还订了婚,白莲花真是恨不能向水井里倒耗子药。可是她不敢,水井是村里共用的,再说,就算是真的对他们下手,也保不齐会被抓住。

  白莲花不敢,是深深的不敢了。

  她二哥,至今还关着,已经落实了杀人埋尸,虽然还没判刑,但是想也知道没什么活路了。大哥一家因为这件事儿在下前进屯儿过的十分的艰难。她在上前进屯儿也是一样,老陈家更是让她做牛做马。

  要说真的让她杀人放火,她是真的不敢的。

  可是她好恨啊!

  真是恨毒了这两个人,这两个人怎么就能搞在一起呢?

  怎么不去死呢?

  他们那么缺德又不善良没良心的人竟然日子过得还不错。这简直让的白莲花心里如同火烧。

  她搬柴火的功夫,气的狠狠的踹着草垛子。

  该死的,该死的该死的!

  “老二媳妇儿,这柴火可没得罪你吧?你要是不想做饭,就直接说啊!何必用这个撒气?得儿,我去跟娘说。你这是记恨呢。”陈大嫂转头就走。

  她是恨不能有个由头子分家。

  她不占会赚钱的老三便宜,也不想被吸血鬼老二一家巴着吸血。

  白莲花心里一惊,话还没说,眼泪先流了出来:“大嫂……”

  只是她这一出儿,自家人都免疫了。

  谁不知道这是个未语泪先流的女人,没一会儿,这家里就鸡飞狗跳起来。陈婆子叫骂:“你个丧良心的,我们家不嫌弃你,你倒是在家里七个不服八个不忿了,让你干点活儿,你还在背地里摔摔打打踹东西……我们这是造了什么孽啊!真是应了那句话,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二哥就不是啥好鸟,保不齐你也能害了我们全家啊……”

  也好在他们家住得距离江枫他们家很远。不然你说这膈应不,你家办喜事儿呢。那一家子,在哪儿要死要活。

  村里人走到这头儿,听到喜气洋洋;走到那头儿,听到哭天抢地,一个个都对着老陈家摇头,虽说老陈家过的不差,但是有白莲花这么个儿媳妇儿。那真就是造孽了。

  村里人可不会觉得陈婆子让儿媳妇儿干活和骂她有什么不对。

  毕竟,谁不是这么过来的,他们年轻的时候受的磋磨更多,保不齐还要挨揍。但是现在村里可没有打媳妇儿的婆婆。那老陈家婆子不好吗?不好也巴着大儿子三儿子养着二房呢。

  要不然,就冲二房这个熊样儿,出去就得饿死。

  现在最起码能吃上饭。

  可是再看白莲花呢?

  要说娘家,娘家不行事儿,二哥还是个杀人犯,保不齐要吃花生米的!

  要说儿子,一个个的生闺女,可一个儿子也没生,陈二现在还没有个死了抗幡子的人呢。要不这人不努力呢,连个儿子都没有,为谁努力?

  这时候的农村,就是这么个想法,愚昧又浅薄,他们就是觉得陈二是情有可原,白莲花不是。

  再一个,要说个性,原来大家觉得她温温柔柔怯怯懦懦,但是这小半年儿也看出来了,这是个咬人的狗不叫,也不啥好人。

  所以,现在几乎是一面倒同情老陈家其他人了。

  就白莲花,活该!

  老陈家闹得沸沸扬扬,好些个好事儿的大婶子“不经意”留到到门口,很有默契的听墙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