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章(1 / 2)





  顾水璃垂眼思忖了一会儿,又抬头道:“我听润甫说,他以前在京中的神机营任着闲职,本来是舒舒服服、又甚是安全。我就不明白了,你们六爷既不是出身贫寒,也不是热衷功名之人,为何要自己请命来了这倭寇肆虐的福建。若说是和家里赌气,想自己拼个前程,拿命博了这些年,挣了个正三品的参将也算是可以了。他既是神机营派下来的,想必还可以再回去,可是他为何还要坚持留在这么危险的地方?以前倒也罢了,现在……”她收住了话语,心中暗暗懊恼自己居然将心底最深处的疑问和抱怨在孟兴面前说了出来。她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没有国仇家恨这种深切的体会,所以对于孟云泽的选择既不理解,也有着不小的怨言。

  孟兴也有些意外,想了想,小心地回道:“顾小姐,六爷最初想必也就是和国公爷赌气,想着自己出来历练一番,搏个功名,让府里的那帮人刮目相看。可是人非草木,到了福建这么些年,他和军中的那帮弟兄们早已经结下了生死情谊。福建这边的倭寇残暴,烧杀掳虐无恶不作,只要是我大梁的血性男儿,哪个不想着驱除倭寇、保卫疆土。民族大义、弟兄之情、救百姓于水火的职责,这些都是驱使六爷不得不继续留下来战斗的原因啊……顾小姐,六爷是真性情的男儿,您要理解他……”

  民族大义,弟兄之情?那自己在他心中又占据了多大的位置呢?顾水璃自嘲地笑了笑,转念想到之前孙姨娘的那一番话,若孟云泽是个胆小懦弱、无情无义之人,那他也不值得自己这般将心托付了。她不禁暗自苦笑,世上哪有两全事,有幸遇到了这样有责任有担当的男子,却也不得不忍受他没完没了地去尽他的责任了。

  孟兴见顾水璃沉吟不语,面上的抑郁之色已经疏散了许多,心知自己方才那一番话语应该是起了作用,便笑着告辞,又加了一句,“顾小姐,六爷说了,你若想搬回去,只管吩咐小的……”

  “什么搬回去?”一声脆亮的声音响起,夏青青走了进来,看到孟兴,立即笑骂:“你这个猴儿,怎么跑我这儿来了?”

  孟兴似乎也和夏青青很熟,缩了缩脖子,嬉笑着作了个揖,“夏小姐,小的知道您们平时没什么消遣,特意寻了些小玩意来孝敬顾小姐……和您呢!”

  夏青青笑着瞪了他一眼,“算你机灵!”一边走到翠翠他们身边,颇有兴致地翻看竹筐里的东西,又对顾水璃道:“顾姐姐,你可千万不要搬回去,就住在这儿。你若走了,我一个人便更无聊了!”

  顾水璃想了想,笑着点了点头,夏青青便抱着她的胳膊开心地大叫。

  孟府里没有了孟云泽,对顾水璃来说便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再说,以她现在的身份回去也很是尴尬。所以,无论是孟云泽,还是孟海、孟兴,大概都深知顾水璃这种顾虑,便均没有催她搬回去,再加上夏青青和孙姨娘热情地挽留,便越发坚定了顾水璃继续住下来的打算。

  孟兴见屋里的几个女人兴致勃勃地翻看着他带来的东西,便笑着告辞,功成身退地出了房门。

  孟兴走了后,又有丫鬟进来通传有客人到,却原来是吴妈妈。

  顾水璃愕然之余,又有些好笑,想不到这一家子竟像是约好了,一个接一个地前来拜访。孟海无疑是受孟云泽所命,孟兴则是出于他自己的机灵,只是这个吴妈妈的来意,却有些耐人寻味。

  顾水璃和她见过了礼,又请翠翠看座,小桃上茶,夏青青则带着胜男他们去了隔壁的暖阁。

  尽管吴妈妈冲着翠翠和小桃使眼色,但这两个丫鬟都好像没有看见,仍然一左一右地立在顾水璃的身旁,像两个坚定的护卫。

  顾水璃自从年前那个晚上和吴妈妈一番斗气后,便一直没有见过她。此刻她也不留露出任何其他的情绪,只是淡淡笑着问道:“吴妈妈,好久未见了,您的头风好了?”

  吴妈妈微微前倾了身子,带着淡淡的笑容,“托顾小姐的福,已经好多了。我也是闲不下来的命,本想着借此机会好好歇一歇,可谁想到六爷昨晚出发地那么突然,现在府里可乱了套,准备好的酒席、定好的酒水和菜肴、发出去的请帖、请好的接亲队伍……”她滔滔不绝地说着,觑见顾水璃沉下了脸,面色有些发白,便见好就收,略略坐正了身子,继续道:“满府的人忙了大半日,总算是该退货的退货、该赔钱的赔钱、改赔礼的赔礼、该打发的打发……”

  “吴妈妈,既然府里这么忙,不知您这个大忙人抽空到这儿……”顾水璃有些不耐地打断了她。

  “哦,顾小姐。”吴妈妈似乎这才记起了来意,“丫鬟婆子们整理平夷院的婚房的时候,有些为难,问我是原样保留,还是将房间收拾出来……”她小心地觑着顾水璃的面色,“这个我也做不了主,所以特来问问您。顾小姐您什么时候搬回去,还住不住平夷院,提前告诉一声,我们也好有个准备。”

  顾水璃今日被夏青青、孙姨娘、孟海、孟兴等人或劝慰、或逗笑、或推心置腹、或插诨打科了一番,好不容易心情有所好转,现在却被吴妈妈这么一番话弄得好心情丧失殆尽。她沉默了会儿,淡淡笑道:“府里既然那么忙,我就不搬回去添乱了。”

  吴妈妈闻言似乎轻轻吁了一口气,又赶忙笑道:“顾小姐,看您说的什么话,您可是六爷的贵客,孟府的大门不论什么时候都是为您敞开着的。”她见顾水璃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便老着脸皮继续试探着问:“那……平夷院该如何收拾呢?”

  顾水璃突然心中一阵烦恼,收敛了笑意,冷冷道:“这个就看你们家六爷的意思了。吴妈妈,您不是多次说过,我是府上的客人吗?既然是客人,自然是客随主便,你们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什么时候又需要我来指手画脚?”

  吴妈妈还欲说什么,门帘被掀开,夏青青走了进来,看都不看吴妈妈一眼,几步走到顾水璃面前,拉着她的的手撒起了娇,“顾姐姐,咱们到梅香苑里去摘梅花吧,听丫鬟们说,梅花开得可好呢!”说罢转向吴妈妈,似乎才看到了她,嬉笑道:“这位妈妈,您可是来接顾姐姐的?那可不行!顾姐姐现在是咱们夏家的女儿,你们孟六爷一日不用八抬大轿来迎娶,她便一日住在这儿,和我作伴!”

  原来,方才小桃见吴妈妈说的话看似无心,实则字字句句都是在顾水璃的伤口上撒盐,便机灵地出去寻夏青青来为顾水璃撑腰。夏青青本来就强留顾水璃住下,此刻听闻吴妈妈语气不善,越发激发了她惩强除恶的侠义心肠,便立即义愤填膺地进来为顾水璃出头。

  顾水璃拉着夏青青的手,感受到她手心的温暖,这才发觉自己的手竟然已是冰凉。夏青青也发觉了这一点,心中更是恼火,收敛了笑意,冷冷道:“这位妈妈,您还有事情要禀告吗?没有的话,我可就要拉着顾姐姐去摘梅花啰!”

  吴妈妈也是第一次遇到夏青青这样性情耿直、不留情面的女子,一时有些不知该如何应对,愣了下,忙起身陪笑道:“没有了,没有了。两位小姐只管去忙,那……我就先回去了。”

  ☆、灯火阑珊处(上)

  顾水璃安心在夏府住了下来。夏府人口简单,没有富贵人家常见的阴私和纷争。孙姨娘和夏青青虽然没有亲如母女般的和睦,但孙姨娘个性温和,夏青青性格直率,两个人也算相处得一团和气。顾水璃每日与孙姨娘聊聊天,与夏青青说说笑,日子竟比在孟府里时过得舒适自在得多。

  住在夏府里的另一个好处便是信息灵通,可以较快的知道前方战场上的战况。副总兵府里还有一些此次未能随军出征的幕僚,他们时时和前方保持联络,做好后方的调度和支援工作,夏青青便经常去找他们打探消息,第一时间了解前方的战情。

  从前线传回的军报来看,福建官兵已经阻挡住了倭寇的攻势。倭寇的目的只是抢劫物资,并不敢和梁国大军硬碰硬。只要梁军打得恨了,他们就立即后退,携带着一路抢劫的物资往海边逃,梁军便乘胜追击。

  随着倭寇的节节后退,福州的危机已解,城里的防守渐渐不再那么严密,百姓们也放松了警惕,街面上的行人又多了起来。毕竟此时还是春节期间,特别是经过了前段时间的紧闭门户之后,到了元宵节的这一日,几乎所有的人都涌了出来,家家张灯结彩,户户喜气洋洋,街头巷尾热闹非凡。

  人头攒动的大街上,顾水璃和夏青青带着四个丫鬟,一行六人,均扮成翩翩少年郎的模样,在街上兴致勃勃地逛着。

  夏青青和胜男、赛尔都是惯常出门的,三个人又都是从小习武,有着一身好功夫,仗着艺高人胆大,因此也没有带侍卫。

  顾水璃以前每次出门的时候都是带着孟兴和几个侍卫,顾忌着他们,总是逛得不够尽兴,此次没了那些跟班,和夏青青他们一起更是逛得无拘无束。

  夏青青在福州呆了多年,又是关不住的人,几乎熟悉福州城内每一处新奇好玩的地方。她带着顾水璃逛了好些卖新奇小玩意的店铺,吃了有特色的美味小吃。这些地方往往不在宽敞的大街上,而是在背街的小巷子里,这都是顾水璃以前没有涉足的地方。在夏青青的带领下,她真正深入到了这个时代的市井生活,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逛完了小巷,他们又来到了热闹的大街上,精彩热闹的舞龙、舞狮、踩高跷表演一个接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知不觉间,已是日薄西山,暮色渐渐笼罩了整个福州城。

  但是街头巷尾出行的人们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迹象,因为今日的重头戏还没有开始,随着夜色降临,华灯初上,元宵灯会才真正拉开了序幕。

  临街的店面房屋,户户门口挂上了各式各样精美的灯笼,照得整个街道亮如白昼。街上人们大多身着华衣,面带笑意,仿佛倭寇的威胁是远在天边的事情,此刻他们只是尽情的享受着这一年一度的上元佳节。

  街面上,万家灯火亮如繁星,火树银花璀璨夺目,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走在这样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街头,让已经习惯了古代沉寂暗黑夜晚的顾水璃生出几分恍惚,仿佛又回到了她以前世界里那些繁华喧闹的不夜城。

  这一日晚上,福州城男女老少几乎倾城出动,街上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不少郎有情、妾有意的青年男女平时苦于礼教约束,没有太多机会见面,此时便光明正大地出门看灯,借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和夜色的遮掩,悄悄地找个机会碰个面。胆子小的,只敢眉目传情一番;胆子大的,便趁机挤在一起,借着宽大衣袖的遮掩偷偷牵个小手。

  顾水璃不经意间就看到了好些对暧昧的男女,不禁神色微黯,心中更是一片涩然。她想,如果不是这场该死的战争,孟云泽和自己,此刻也应该是他们中的一对吧!她望着天上那一轮同样孤寂的明月,心中暗道,润甫,你现在在哪里呢?打了这么多天的仗,你们现在可有稍微放松一点儿?这满大街上的热闹,都是你们的血汗换来的,可是除了你们至亲的亲人,你们用性命保护着的这些人,此刻又有多少在想着你们,感激着你们?

  她突然黯淡下来的神色自然引起了夏青青的注意。她眉头微蹙,放眼在街面上看了一遭,突然眼睛一亮,兴奋地叫着:“顾姐姐,那家店铺的花灯又多又精美,咱们去看看?”

  几个小丫鬟也是欢呼着叫好。顾水璃苦笑了下,不好破坏他们的兴致,便只得隐藏自己低落的情绪,强作欢颜,跟着他们一起向街对面最大的那家店铺走去。

  却见这是一家杂货铺,店号宝昌隆,一幢三开两层楼的高大建筑,算是福州府繁华地段数一数二的店铺了,据说在梁国还有多处分店。

  顾水璃以前也曾经进去逛过,除了高大气派的外观,里面也是宽敞明亮。最大的特点是里面分成两个部分,左半部分同这里常规的店铺一样,半封闭的柜台里摆放着贵重精细的物品;右半部分则设了几排开放式的柜台,主要陈放一些常用日杂品,任顾客们自行拿取,一并结账,倒有些像后世的超市。顾水璃当时便惊叹店家的巧思,心想这大概便是超市模式的萌芽了。

  里面的物品也甚是丰富。柜台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除了梁国本土的一些物品外,左边的贵重品柜台中,还专门有一个柜台摆放了海外的舶来品。有西洋布之类的纺织品,也有西洋镜、眼睛、望远镜等玻璃制品,还有钟表、漆器等各种新奇的小玩意,当时顾水璃逛的时候便叹为观止了一番。她记得孟云泽说过,自从海禁后,许多卖海外舶来品的商铺因为没有货源,生意无法继续做下去,却不知这家店为何还有货源,并且陈列出来的货品都甚是精美,价值不菲。而且,作为福州数一数二的商铺,堂而皇之地卖着舶来品,官府居然也不闻不问,实在是令人不得不心生疑惑。

  里面卖的西洋品还甚是昂贵,顾水璃记得自己当初逛的时候,看中了一块西洋镜和一座西洋钟,无奈价格太贵,她不愿意乱用孟云泽给的零花钱,最后便只买了一面小小的圆镜,总算觉得自己接触到了后世的文明,聊佐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