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章(1 / 2)





  ●━━━━━━━━━━━━━━━━━━━━━━━━━━━━●

  本图书由(色色lin)为您整理制作

  作品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

  ●━━━━━━━━━━━━━━━━━━━━━━━━━━━━●

  书名:涉江而来

  作者:采采卷耳

  文案:

  关山飞渡,涉江而来,我倾尽全力,只为你。

  一句话简介:一生只爱一个人。

  扫雷:1.第一人称,作者喜欢不厌其烦的描述相爱的心理过程。2.文艺腔。

  内容标签:情有独钟 怅然若失 豪门世家 都市情缘

  主角:宋连翘,廖长宁

  ====================

  ☆、生而为此(1)

  1.

  窗帘的缝隙中晨光微曦,天边透出淡淡的青色。

  我的神智伴随着屋内物品渐渐清晰的轮廓而清醒。六点整,手机的振动闹钟准时响起,我像一个被上好了发条、编好了程序的机器人从床上一弹而起,轻手轻脚地挪进浴室,掬一把凉水浇在脸上,刷牙、绑头发、换上跑鞋长裤,准备晨练。

  我的住处是学校提供的学生宿舍,双人间,室友也是国内出来的留学生。楼下有餐厅和洗衣房,后面有一个公园,附近都是高级住宅区,但是到公交站还有一段距离。有时候早上有课,出门的时候,天边只有一丝朦胧的亮光,耳边只有自己踏在石板路上的脚步声和鸟鸣;有时候上课时间比较晚,会看见花园后面亮着的灯光,闻到浓郁的咖啡香。

  时间太早,晨练的人还寥寥无几,在街头看到的多是穿着深色大衣的身影。初时抬头撞见,眼前会不由自主地晃过廖长宁的脸,觉得没来由地一阵心悸。渐渐地,也就好了。

  沿着附近公园的湖边小径跑了两圈,跟出来遛狗的邻居打了招呼,我就准备回去了。街角的面包店有新鲜出炉的实惠又大个儿的羊角面包出售,买一个回去切开,泡实验室的时候可以吃一整天。

  回到宿舍的时候,曹兮男朋友的车子已经停在了门口,他叫james,是那种无论在哪里都充满热情的年轻人,他们是在上周学校的圣诞party上认识的。james的棕色头发打理得极短,绿色的眼眸看人的时候总是熠熠生辉,脸上始终挂着好像已经得到整个世界的满足的笑容。跟他在一起相处,我觉得很放松。

  曹兮正在楼下的厨房做蛋糕,james站在旁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讲的是蹩脚的汉语。曹兮在调面粉,ipad就立在面前,她一边看菜谱,一边左右手相互配合小心翼翼地称好各种材料,又把鸡蛋从冰箱里取出来,敲破蛋壳取出蛋清,左手端着盆子,右手提打蛋器,按下开关,打蛋器立刻发出一阵嗡嗡响的声音,原本透明的蛋清慢慢地变成雪白的泡沫。

  见到我走进来,曹兮也没空理会我,倒是james怪叫了一声笑着给我打招呼,又一边展开手臂走过来要给我拥抱。结果被曹兮伸出的右腿拦住了,差点没趴在地上。他郁闷地耸耸肩撇撇嘴,用中文说了句:“吃醋!”

  我听着他不伦不类的口音忍不住扑哧笑了出来,从冰箱里拿出牛奶给自己倒了一杯,准备上去冲澡。曹兮正把好几种材料拌在一起,虽然还没进烤箱,却已经散出香味。她问我:“song,要不要一起吃?”

  我连忙摆手摇头,向她示意我手中的纸袋,推辞道:“我买了早餐。”

  我看到她眼底十分不屑,无可奈何地哂笑道:“你吃一整年难道都不会腻?”

  我没有答话,转身去了楼上宿舍。

  我在这边已经三年了,留学生的圈子并不算大,我认识的人却始终寥寥可数,能交心依赖的朋友也几乎没有。我已经习惯了一个人背着书包在这个城市过着学校、打工和宿舍三点之间直线的生活。

  虽然,偶尔会感到孤独,但我觉得这样的孤独是因为自己精神世界的贫瘠而造成的。我也曾一度因为此时此刻的学无所成而感到焦虑,我在邮件中向顾雁迟抱怨,而他却回复说:别急,你才二十一岁。

  我想了想,还是回复了他,我说:成长太慢,我怕来不及。

  那边没有再回复。

  三年前,六月,那个夏天热浪流火。

  开始准备留学相关事宜的时候,我正处在情绪崩溃的边缘,无法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诸如兑换外币,把头期学费和住宿定金汇到学校的指定账户,还有另外一些琐碎的事情,几乎全部都是顾雁迟替我办理的。

  廖长宁始终没有再出现,我知道他不会再见我了。

  我的十八岁,没有单车和白衣少年,只有一只简单的行李箱,我带着我的所有东西一个人登上了去往伦敦的飞机。

  顾雁迟送别我的时候轻轻吻了我的额头,我有些错愕。他握着我的手把行李箱的拉杆递到我的掌心,说:“不开心随时回来,你在这里永远都有一个家。”

  心突然跳得很快,随即被轻微的疼痛填满。

  飞机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伴随着强烈的失重感,让我所有心绪都消散在三万英尺高空的云朵中,一晃而过。

  我仍旧孤单的坚守初心,但这条路是我自己选择并且执着的,所以我总觉得无论再漫长的时光,再艰难的旅途,一切都会值得。

  因为总有一天,我可以到达终点。

  我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廖长宁,在这个通讯手段异常发达的现代社会,我却几乎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平时最爱做的事情是赖在学校那个异常大的图书馆里面,趴在宽大的自习桌上看书。一排排的书架,一列列的杂志,整齐如卫队般等待检阅的书本,填补着我对未来一无所知的空缺与惶惑。

  周末的时候,我会坐着火车在周边城市与国家中穿梭。大多时候总会去得很远,乘坐夜火车还可以节省一晚住宿费,这对于手头并不宽裕的我来说很重要。

  这里的火车大部分都很干净,可以选一个位置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边。火车徐徐而行时,可以看牛羊成群的田园风光,看纯净的蓝天白云,心底一片安静。当火车飞速奔驰时,眼前所有的景致都模糊起来。有时候窝在座位上一觉惊醒,就看到了窗外绿水青山的景色和建筑物一帧帧像电影胶片划过,无端地感觉到时光的飞逝感。

  长大之后再次遇到廖长宁,我十七岁。